73%的新用戶在下載APP后的48小時之內便會將其卸載。面對這種現象,如何留住新用戶是個大問題,也就是如何做好留存。要想做好用戶留存,必須重視消息推送,新產品上線和優惠券發動提醒等都可以吸引用戶重新打開APP。
事實證明,消息推送可以將產品90天內的留存率提升23%。作為一個有效的營銷工具,消息推送在以下方面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要想消息推送達到預期的效果,前提是發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合適的消息推送,就是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頻次發送合適的內容。在推送內容制作上,內容工作人員必須擁有足夠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才能讓用戶在收到推送時感到驚喜。而且,內容還需要有足夠說服力,讓用戶“心動不如行動”。整條推送的篇幅最好控制在150個字符左右。以上建議來自于400多億條消息推送的實踐。寫出高轉化率的消息推送,可以借鑒一下幾點:每一條推送都應該暗含一個目的。讓用戶心情愉悅、發現新事物、學習重要信息,或是更快、更好、更輕松地完成某些事情。不僅如此,還需要告訴用戶如何去做。一些推送可能寫得非常好,視覺上也很吸引人,但如果缺乏有說服力的號召性用語,那么一切都是白費。
如何寫內容才能讓用戶行動起來呢?把推送當成是對用戶的邀請而非命令。文中多使用能夠引起用戶激情的動詞,而且牢記移動媒體的特點。“查看今天的交易!” 算是不錯的內容,會讓用戶打開APP查看的沖動,但“今日的交易信息已經為您準備好”,是個更好的推送。除此之外,還必須考慮用戶群:折扣愛好者會對“獲取您的折扣碼”做出響應,而奢侈品消費者將被“善待自己”而吸引。為什么用戶A會對您的推送感興趣,而用戶B卻不感興趣呢?消息推送在哪方面讓用戶A感受到了與自己有聯系?推送消息的各個方面都應該具備個性化的屬性:推送文案、推送時間、推送頻率、用戶定位,產品或內容推薦等。在個性化設置中,可以利用細分技術。根據用戶屬性和用戶歷史行為對其進行分組,然后根據不同的推送目的和不同的目標人群發送不同的文案。由此,不同群體的用戶都有可能產生共鳴,做出實質性行動。價值呼吁和上述的行動號召是同一個原理——讓用戶采取行動,不要告訴他們要做什么,而是告訴他們將獲得什么。《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預告片現已發售!立即購買門票。”這是號召用戶行動的消息推送。《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免費劇透!本周三凌晨預演開始。這種差異看似很小,但是兩種方法在與用戶的關系中處于不同階段。當目標主要是向新用戶證明APP的實用性時,需要專注價值呼吁。然而,在營銷活動快要接近尾聲時,或者新用戶已經轉變成習慣用戶后,便可使用更直接的號召性用語。移動媒體是高度私人化的。所以,采用第一人稱視角,使推送消息看起來更像一對一。“聽聽您最喜歡的歌手(第三人稱)的最新發布的歌曲”,可以換成“我們(第一人稱)為您精心策劃的90年代嘻哈音樂播放列表。”使用“我們”可以將APP定位為朋友而不是某公司,這可以讓用戶更輕松地與APP建立聯系并感受到親和力。鎖屏之后的屏幕空間很小,所以,推送消息勢必要簡明直接。點擊率最高的是20-90個字符的推送消息。如果字符數量過于局限,可以使用圖像、表情符號等。推送消息中的每個詞都不能是廢話,當零售、交付、旅行、娛樂和媒體APP與下列詞語組合在一起時,通常擁有更高的點擊率:在跟蹤、測試和優化推送消息時,不僅僅要注意點擊率——讓人們打開APP只是第一步,他們打開后會做什么?會和預想的一樣使用APP嗎?會再次打開嗎?用戶每天都在變化,今天還奏效的運營方式明天可能就會失效。對一位用戶有效的方式,可能對另一位用戶無效。我們能做的就是持續測試并嘗試新的策略,尋找適合于不斷變化的用戶的方法。
「GMIC開放麥」第十三期邀請到了第四范式線上業務部總經理-周開拓,11 月 4 日 19:30-20:30,他將在騰訊會議直播間帶來「如何建設企業級AI基礎設施和應用案例」的主題分享。
AI在各個行業落地生花,然而,企業在AI應用過程中依然面臨各種艱難險阻。
第四范式在企業級AI基礎設施建設上有著很多探索和經驗,他們通過AI幫助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變革。此次,第四范式線上業務部總經理周開拓做客「GMIC開放麥」,將全面分享AI對企業的重塑。
№ 關于嘉賓:
周開拓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系,曾在傳統媒介、制造業、電商等不同領域從事機器學習算法應用。對如何在媒體、電商的商業環境中用機器學習算法驅動業務富有經驗,帶領團隊曾服務人民日報、來伊份等行業頭部企業。
1.AI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扮演什么角色?
2.如何解決AI在企業落地難的困境?
3.是否有通用的方法論幫助不同的行業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19:30 - 19:45 分享嘉賓介紹公司及其負責業務
19:45 - 20:30 主持人訪談 + 互動問答
GMIC開放麥-騰訊會議ID:6117275269
11 月 4 日 19:30-20:30,進入「GMIC開放麥」騰訊會議直播間,與嘉賓視頻交流、面對面連麥,實現及時問答互動與資源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