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外企業家與市長圓桌會議在青島市開幕,活動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中外企業家聯合會主辦,來自成都、青島等5個城市的市長以及中外企業家代表就新基建及城市運營發展等話題進行探討。第四范式合伙人、執行副總裁梁軍以《AI新基建賦能新型智慧城市》為主題,向在場市領導分享了第四范式過去幾年在城市智能化發展方面的新思考、新成果。
▎城市智能化轉型進入新階段
城市管理一直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難題,中國各地都在嘗試通過新技術和新模式對城市進行數字、智能的改造升級,以應對不斷擴大的城鎮化發展進程和需求。梁軍表示,過去城市智能化建設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信息化階段,即把各種委辦局數據統一從紙質化變成了信息化;第二個階段是大家所提的智慧城市,更多是用大數據的方法和云平臺,將城市數據融合和存儲起來,為城市智能應用積累大量數據基礎;第三個階段則是一個更有挑戰的階段,隨著數據量的爆發,需要在傳統的大數據平臺之上加一層人工智能平臺,從海量的數據挖掘出海量價值,最終進入智能城市的階段。
中國各個城市在過去兩年積累了歷史上90%的數據,未來隨著5G、IoT的發展,數據會繼續爆炸下去。這么多數據是城市邁向第三個階段的基礎,同時也衍生出很多新的挑戰:首先從供應能力上,現在的人工智能企業往往在泛安防、視頻監控領域扎堆,遠未覆蓋城市發展面臨的多方面需求,缺乏更多智慧場景的供給能力;其次,目前智慧城市在做弱AI的感知類應用較多,缺少認知推理和輔助決策能力,其實際智力水平難以承擔社會期望;最后,在產業融合方面,智慧城市始于規劃,興于規模化,但如今智慧城市與本地產業的融合度并不高,如何通過導入新動能解決本地企業發展最關鍵問題、使產業受益,更好地發揮基礎設施的規模效應也是城市能級提升的關鍵。
因此城市的智能化轉型應該在豐富供給、賦能決策、活躍產業生態等3個關鍵方向發力,從人臉識別、智慧交通等單一應用場景,向更宏觀的城市綜合治理方向發展,包括城市管理、政務服務、產業招商、城市智算中心、疫情防控等各個方面。
▎新城市,需要新基礎設施
做好一個智慧城市的人工智能基礎平臺,是催生更多人工智能應用的關鍵,其作用和優勢正逐漸顯現。該平臺一方面要連接城市的各個數據平臺,包括已有的IoT數據平臺,執法、交通、市政數據平臺等,成為城市數據的匯流和治理中心;同時也要成為城市智能決策的智慧中樞,對城市運營進行即時分析、指揮、調動、管理等全局統籌與決策;最后借助產業生態的力量,積累模型資產并儲備智慧場景,加速推動智能化的全面落地。
目前第四范式的人工智能平臺為智慧城市提供了從算力管理、數據治理、認知決策體系、場景供給等全方位的基礎設施,并針對不同城市的需求和痛點進行深度優化,充分發揮認知決策優勢,在城市治理、智能執法、智能政務和智能營商等諸多場景中實現快速、批量化的AI應用上線。
以城市的綜合治理為例,垃圾分類、違法經營監控、車輛非法占道等都是城市較為典型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在城市治理中數不勝數,按照過往單一解決方案構建實施的做法需要投入太多人力財力。而依托第四范式城市或區域級的人工智能平臺,在幾周甚至是一周內即可把精準識別模型做出來,并迅速投產上線。此外,在政務服務中,現在有很多新的交互手段,如通過機器人、APP等獲取政府服務,這樣的能力在人工智能平臺上也得以快速構建,并且能做到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在今年疫情的新常態下,基于人工智能的疫情溯源、精準篩查、精準防控等數字孿生系統,也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第四范式不僅在金融、零售、能源、醫療等行業的智能化轉型中取得成功實踐,同時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致力于為城市的管理者、運營方及合作伙伴,提供面向AI供給、決策和產業生態能力的人工智能基礎平臺。城市正處于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之中,未來第四范式希望充分發揮AI平臺和AI應用場景的經驗和優勢,滿足不同城市、不同區域特色的城市智能化發展的需求,共建智能城市。